栏目分类
发布日期:2025-05-25 14:10 点击次数:197
“五•一”长假在即,长途出行旅游成为很多人的第一选择。可出行时安全很重要,其中防病就是重要的一条。
现在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,时间也短多了,飞机、高铁动车、自驾游都很普遍,可这当中有一个共同点,久坐。那就要注意了,因为久坐可以引发疾病哦!
前不久还有不少这样的报道呢!2月,春节长假后,一位34岁的女士乘高铁久坐8小时后起身准备下车时,突发剧烈、晕厥,到医院后2次心跳骤停,肺动脉CTA,就是CT肺动脉造影证实是高危急性肺栓塞。广东东莞发生多名因为长时间坐车导致急性肺栓塞的患者,其中3人不幸身亡。3月,一位女士和家人自驾游,坐车6小时后突然胸闷胸痛,呼吸困难,急送医院检查也是肺栓塞。
肺栓塞就是久坐后容易发生的一种急症。
肺栓塞是个统称,包括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疾病或者综合征,比如血栓栓塞、脂肪栓塞、羊水栓塞、空气栓塞、甚至是的瘤栓栓塞。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肺血栓栓塞了。肺血栓栓塞,关系最密切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,那是血栓栓子最主要的来源,前面那些患者就应该起源于此。所以早先这种病还叫做“深静脉血栓-肺栓塞综合征”呢!
这种病之前还称为“经济舱综合征”。是因为飞机经济舱空间狭小,飞机上也不能随意走动,久坐后就会因血流瘀滞、缓慢形成血栓造成肺栓塞。后来,乘车久坐也常见发生,至于外科手术患者、肿瘤患者中更是常见,医生对这种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就大大提高了。
静脉发生血栓,经典的有三要素:静脉血管壁损伤,血液处于高凝状态,静脉血流缓慢。出行久坐,下肢静脉血流缓慢;饮水少,血液容易高凝,这就具备至少两条血栓条件了。一些患有疾病的人,比如心血管病患者、肿瘤患者,孕产妇、口服避孕药的患者,还有肥胖、吸烟、三高的患者,本身就处于高凝状态;原来就有静脉曲张、静脉炎的患者,静脉受损、回流不好,就更容易发生血栓了。
所以,长途出行预防静脉血栓,就要从这三方面入手,这后两条是下肢血栓最基本的预防。
穿着宽松。过于紧绷的衣服、鞋袜容易压迫组织,影响静脉血液的回流,所以出行久坐,衣服鞋袜要宽松些。充分饮水。5月就要立夏,天气已热,本来水分蒸发就多,长途出行时有人会觉得不方便就容易少喝水,这样就会导致血液浓缩,浓缩的血液流动缓慢,也容易凝固。所以旅行途中要保持充分饮水,一般的建议是每小时饮水200ml。经常勾脚。倒也不就是单纯勾勾脚,是说坐着间隔1小时左右,就活动一下。有条件的,起来走动走动;一直坐着、不方便走动,就做做“踝泵运动”,两脚上下活动,脚踝转动转动,促进小腿的肌肉收缩,促进静脉回流。
要是久坐后出现单侧下肢的肿胀疼痛,那就要高度警惕静脉血栓了!如果再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,那就可能是肺栓塞了,要赶紧到医院就诊。
(原创,版权所有,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!)